剛接觸單眼時,我想很多人一定對說明書與操作上,會有鬼打牆的經驗,什麼是P,什麼是A.....灰薩薩
這裡還是不厭其煩的解說一下: (若已明嘹的,就直接跳到M Mode去吧)
P Mode: 在該模式下,相機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自動調整快門速度和光圈以獲得最佳曝光。
S Mode: 在快門優先自動模式下,可為快門速度選擇從 30 秒到 幾千分之一秒之間的值,而相機會自動選擇光圈以獲得最佳曝光。
A Mode: 在光圈優先自動模式下,可為鏡頭從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間選擇光圈,而相機會自動選擇快門速度以獲得最佳曝光。
M Mode: 在手動曝光模式下,可以自訂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。
為何不管我們使用以上的P、S、A這幾個模式,都可以拍出正確曝光的照片?
這是因為每台相機都有內建所謂的測光表。 就像是一個已經寫好公式表,只要設定正確,相機就是按表操課,
這個公式粗略是這樣: S + A + ISO = 正確曝光 (是粗略喔)
假設 光圈5.6 快門125,ISO 200,可得到正確曝光,那今天我快門降一級到60的話,光圈就必須升一級到8,才能達到平衡。
聽不懂嗎,沒關係,數位時代有數位時代的教法: 電子類比曝光 也就是每台數位單眼都會有的這個功能:

當使用S Mode或是A Mode時,不管光圈或快門如何設定,像機會自動把另外對應的快門或光圈調整到適當值,並且會把值SHOW在螢幕上。

我們來解讀上方的圖:
最上方的圖示表示正確的曝光,刻度置於0的位置,中間的圖示偏向於負,表示曝光稍不足,
而最下方的,趨近於+,表示如果快門按下去,一定會過曝!
一般來說,在P、S、A模式下,不管測光是調整中央 or 重點 or 權衡,相機都會依據測光的範圍自動調整光圈或快門,讓上方的曝光表達到正中間,
所以當你拍照時,不妨注意一下觀景窗裡,這條BAR可是隨時的在變來變去呢,而它是很好用的攝影小助手喔。
好,到這裡應該該睡的都睡了,但重點現在才正要開始呢,
我們來說 M MODE: 拍照到一個程度時,就會想要自己掌控光線的變化,如晨昏、長曝,又或是人像拍攝,使用M mode是最好的
假設今天拍人像,我想要背景要很糊,所以我把光圈設到2.8,那此時快門怎麼調?
其實很簡單,配合點測光,把中心點放到臉上、或手上,此時瞄一下電子類比曝光表,指針就會SHOW出是過曝還是不足,
此時只要轉動快門,指針就會跟著動,接下來就設定快門讓指針置於正中央,此時的測光及M mode就完成了設定,
再來只要構好圖,對焦準,快門按下,整張圖裡人像一定是曝光正常,且背景達到預期的糊,是不是很簡單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